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是一所集中小学为一体的十二年制公办学校,一九九七年成立。由北京市教委直接管辖,人事编制归属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由海淀区教委指导和管理。学校最初服务于教育部四十八所高校教职工住宅区——“育新花园”小区。二零零六年八月,经北京市教委、海淀区教委、昌平区教委批准,将昌平区回龙观镇新康园小区配套学校交付我校承办,形成一校两址,中学部在新康校区,小学部在育新校区。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依照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我校与昌平区教委签订了为期二十年的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十二年制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二零一二年九月开学。随着昌平区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的不断推进,经昌平区政府批准,二零一九年八月成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下辖六个校区。
二零二一年五月,与房山区政府签约,成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房山分校(小学);二零二三年六月融并房山区大宁学校,育新房山分校形成一校两址,九年一贯制学校。二零二三年九月成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育新教育集团,集团包括育新房山分校、育新良乡分校、育新房山实验幼儿园等七个校区。
目前已形成“一个管理体系,十个特色校区”(另有五个校区陆续启动,届时将形成十五个校区)的十五年制(覆盖幼小初高)跨区域(海淀、昌平、房山)、集团化办学格局。师生总计一万五千余人。各校区同心同向同行,共育共建共赢。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的教育。明确学校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明确党的领导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把关定向与办学治校同频共振。
办学理念先进,发展愿景明晰。建校之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欣然命笔:“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以此为基并结合校情,学校提出了“发展素质教育,从优质走向卓越”的发展愿景,提炼了“育德致美,启智日新”的核心价值追求。学校一直秉承 “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的育人宗旨,“勤奋、好学、和谐、致美”的校训,确立了“抓体育促德育、抓德育促教学、抓教学促发展;重礼仪塑常规、重常规塑形象、重形象塑栋梁;优思维育能力、优能力育素养、优素养育新人;强美育蕴本元、强本元蕴创新、强创新蕴自由;爱劳动铸健康、爱健康铸成长、爱成长铸幸福”的“三促三塑三育三蕴三铸”育人路径,以体育、礼仪、思维、美育和劳动为切入点,促进学生成长为“行于礼、善于思、格于物、达于美”的时代新人。
优化内部管理,完善组织结构。学校以“育人“为核心成立“八大中心、一个委员会”,落实“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基础的事”的原则,实现扁平化、项目化管理。
注重教师培养,提升育人能力。学校遵循“教育家精神”的方向引领,积极构建职初教师(课堂自觉)——成长教师(学科自觉)——优秀教师(育人自觉)——卓越教师(文化自觉)的教师成长体系。工作中弘扬“与学校共发展同荣辱的爱校精神,为事业尽心血尽职责的敬业精神,发挥团队智慧集体优势的合作精神,追求科学继承稳步发展的创新精神”的“育新精神”,重点培养一支重人品、喜敬业、塑能力、崇成果的面向未来的专业教师团队。
着力课程建设,凸显课堂文化。课程与课堂是学校发展的两大战略领域。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根基,系统开发了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多元立体的“育'新”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作为核心,构建了“五有五思一核心”(五有:有序——有趣——有效——有情——有用;五思:创境启思—自探静思—合作辨思—训练反思—回归拓思)的思维课堂教学方式。
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多元成长。在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拼搏进取、成绩斐然。二零零六年小学部成为海淀区首批素质教育优质校,二零一一年中学部被认定为海淀区高中示范学校。二零二零年学校被评为海淀区新品牌学校。建校26年来,北大、清华录取人数60余人,重点高校录取率平均为80%,本科录取率近100%。学校校风淳朴,教风优良,学风浓郁。多位教师在区、市、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学校是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主席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网球、棒球、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综合实践课程先进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首批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北京市百所中小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也先后被评为海淀区德育、科研、科技、国防、艺术、体育教育示范校。学校的发展得到广大家长的充分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体育新人的永恒追求。
链接阅读:
应对教育新趋势,如何让思维成为学校卓越发展的“助推器”?(思维智汇公众号)
有成绩、有底蕴、有内涵——让我们一起来深刻了解育新